陆士嘉实验班背景
——
航空航天是高科技产业,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是推动现代产业升级、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力量。空天科技已成为衡量国家科技、国防力量的重要指标。航空航天后备人才培养是我国航空航天事业持续向前发展的重要基石,推动后备人才培养是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在航空航天后备人才培养分段衔接中,缺乏实质有效的实施路径和相关保障,如何充分运用校内外科学教育资源,从兴趣引领、目标培养、人才选拔等方面,建立大中有效衔接、贯通培养,协同探索大中衔接的航空航天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径是航空航天后备人才培养面临的迫切问题。
为推动航空航天后备人才的培养,结合政策文件指引和“大、中”学校在航空航天人才培养目标、制度等方面的规划,在中学建立以中国著名流体力学家、教育家——陆士嘉先生命名的“陆士嘉实验班”, 蕴含着以先辈大师为楷模,育创新人才之意。“陆士嘉实验班”在国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政策支持下,探索航空航天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有效衔接机制,力图为实现航空航天“大、中”人才培养有效衔接的贯通式培养模式提供有效的发展策略。
“1+N+2”课程体系
陆士嘉实验班以实验班指导办公室为桥梁枢纽,协同“大、中”资源,依托“双导师制”,采用“通识+专项”、“选修+必修”的方式,构建新“项目+竞赛+科研”递进式的高中阶段航空航天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基础必修课程开设面向陆士嘉实验班全体学生必修课,包含国家课程,大学通识课程、大师专题课程和全员参与的社会实践类课程和研学活动课程。提升知识与技能,为学生成长奠定基础;
拓展选修课程为学生的选择性学习课程,学生可选择发展基础学科领域参与基础学科竞赛学习,亦可选修科技创新及航空航天的专业竞赛课程。构建思维、形成素养,为学生发展提供保障;
拔尖专业课程为课题研究和实验探究的选修类课程,面向不同领域,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完成不同专业课题或科研项目的研究。提升专业培养品质,为生涯规划提供方向;
成果转化课程为指导性课程,基于在前三级课程的学习后,将学习和研究成果以科创成绩、论文、专利等形式进行转化。形成成果,抓住机遇,助力学生行稳致远。
“陆士嘉实验班”高校夏令营
“陆士嘉实验班”授牌仪式
启智荣和微信公众号
启智空天少年订阅号
“爻星球”服务号